欢迎来到武汉紫荆医院

【湖北之声专访】73岁老中医余汉先在武汉紫荆医院的战“疫”故事

消息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0/4/11 10:27:05

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,在武汉紫荆医院的隔离病房里,有一个苍老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。他叫余汉先,今年73岁,是一名退休老中医。武汉疫情发生后,余汉先不讲条件,不要报酬,用他从业50多年的经验挽救病人的生命。

近日,湖北之声电台记者来到武汉紫荆医院,对我院73岁老中医余汉先的抗疫故事进行了专访。以下为专访内容。   图:参加抗疫工作的余汉先主任3月14号,中央指导组专家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组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来到武汉市紫荆医院,与院领导和中医诊疗组负责人余汉先等进行座谈。作为中国科学院当中的唯一的“中医药”院士,仝小林已经是第二次和余汉先讨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这个话题。2月29号,仝小林院士在电话中对余汉先在古方“达原饮”的基础上采用“一人一方、精准施治”的做法表示肯定。

(以下为仝院士来电录音部分)

(仝)老先生叫什么名字?

(余)余汉先。

(仝)老先生多大年纪了?

(余)73岁。

(仝)你是哪一个单位?你原来是哪个学校毕业的?

(余)我是湖北中医学院(毕业的),在鄂州市葛店卫生院工作。

(仝)在卫生院工作了几十年了是吧?

(余)54年。

(仝)非常好,您非常有临床的经验。我看了您的这个方法呀,很简练、很简洁。用这个“达原饮”降解,化湿、化浊,这个方案非常好!我希望您能总结出来一篇论文,这对整个当前的疫情的指导、给大家做一些参考,总结一下,您这个经验的话我觉得挺好。能不能写出一篇论文来,把这五十个病例都调出来,因为现在我们要修改第七版(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》),你的经验是非常好的经验。

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25日。作为本次武汉市治疗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当中唯一的一家民营医院,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的时候,医院总经理夏荣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(以下为夏总经理录音部分)

我们元月25号接到上级的通知,要征用我们医院这一栋楼。然后我们就开了一个主任办公会,就是动员让他们(各位主任)科里的医生来接病人。后来余主任就主动请缨说:我把二楼包下来。散会以后他就跟我讲,他说:我爸爸是中医,在春节期间也碰到了这样的病人,用中药治疗效果非常好,你同不同意我爸爸来?我爸爸不要任何报酬,义务来。我说,我同意。他在我同意的情况下,就把他爸爸的中医学院的毕业证书、他爸爸的副高职称的证书拿给我看。我说:“行,你马上去接他”。医院派车接来的时候,我们是先整改我们的中药房。他要哪些药,我们有哪些药,我们还差哪些药。他要的这个药方就是“达原饮”的方子(需要)的,我二话没说,我说我想办法。

主动请缨的这位“余主任”名叫余剑书,是武汉市紫荆医院泌尿外科主任。余剑书是学西医出身。而他的“底气”来自于73岁的父亲余汉先。临近春节,父亲从鄂州来武汉过年,刚好赶上疫情爆发。听说好多医院挂号“排长队”、床位紧张,父亲余汉先多次主动要求到医院帮忙,特意强调“不要一分钱报酬”。这让余剑书对父亲十分敬佩。

(以下为余剑书主任录音部分)

我爸爸是一个有五十多年经验的老中医,我家也是世代行医,我爸爸以前在当地也是非常有经验。(正月)初一的时候,我就把爸爸接到了我们医院来了,给病人号脉、看舌苔。然后当时一看这个病,就用“达原饮”这个方子来加减。

余剑书介绍说,父亲余汉先使用的古方“达原饮”,又名“达原散”,是明朝中医吴又可所创,在明朝出版的《温疫论》中有详细记载,距今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。在长达五十四年的基层卫生院工作经历当中,父亲余汉先一直对《瘟疫论》等传统中医药古籍进行潜心研究。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这几十年里,余汉先用古方“达原饮”先后治愈过无数例传染性极强的“肠伤寒”、“急性黄疸型肝炎”病人。这次来到紫荆医院,父亲在古方“达原饮”的基础上进行加减,采取“一人一方、精准施治”,疗效明显。但作为儿子,看见年迈的父亲每天身穿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奋战,余剑书也十分心疼。

(以下为余剑书主任录音部分)

在那里面的时候,我们要穿几层防护服、戴口罩,戴两层。就连我这个年轻小伙子都觉得有时候喘气,呼吸跟不上来。一到那种环境下就很闷,看到那些病人就心情非常压抑。但是那些病人是看不完的,很多病人!当时第二层楼的新冠病人,都是一人一方。(必须)一个一个的看,这样看很辛苦、很累。搞下来一上午也就是看十几个病人,因为当时病情都很复杂,我们也有一个摸索阶段,要尽量的把每个病人做到精准治疗。

我最感动的就是,有时看病到(中午)12点多钟的时候,我爸爸在防护服里面已经受不了了!73岁的老人就靠着墙休息。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是初16号了,而他看病已经一个星期了。而他没有叫一声苦、叫一声累,还在坚持。我很感动的。

中医看病,讲究“望闻问切”,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身体接触不可避免,尤其是给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病人近距离“看舌苔”,医生所面临的的感染风险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。可是,73岁的余汉先仍然坚持“离病人近一点、再近一点”,只是为了让诊断更加准确。余汉先说:疫情这么严重,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。

(以下为余汉先主任录音部分)

我看了很多病人得不到治疗,我是心急欲焚,有人劝我说:你这么大年纪,就别管了。但作为我来说我是医生。医生仁心!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?因为穿的这个防护服和戴了口罩以后,开始的一小时两小时还是可以忍受,忍受到了第三个小时、第四个第五个小时,那就非常累。因为这个病我们也不能坐板凳,也不能坐床上怕感染了。我的儿子是我的助手,我看病他做记录,他也是不能坐的。

“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。余汉先和儿子余剑书,“一中一西”、彼此协作,整个医疗团队夜以继日、密切配合。四十天左右的时间里,收治的五十多名患者无一例“由轻转重”。作为护士长的程霞娟对于年逾古稀的余汉先医生敬佩有加。

(以下为程霞娟护士长录音部分)

余老先生进到病房,对于所有人来说,真的是一颗定心丸,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护士站在前面是迫不得已,但是余老先生,其实他可以选择在家里,但事实上他主动行医,而且他还不是我们武汉紫荆医院的人,只是因为他的儿子在这里工作,然后他出于一份对世人的博爱来到这里。来到隔离病房,给我们的病人的一些救治,确实起到一些很好的效果。从病房出来,扶着扶手。在那喘息的时候,当时真的看了心里很难受。我父亲六十多岁,余老先生73岁,他确实值得所有人敬佩,他是真正的英雄。

经过余汉先及其中医团队的精心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康复出院,姚一君就是其中之一。出院以后,姚一君以“自拍发朋友圈”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治愈过程。在给病友们打气的同时,也向七十三岁的余汉先医生点赞致谢。

图:余汉先主任和余剑书主任在查房

(以下为患者姚一君录音部分)

我叫姚一君,我今天正式出院了。我是在隔离点录制个这个视频,来专门感谢余老中医和余主任的。我喝余老先生的药喝了足足有15天,我现在恢复的非常好。同时,我的妈妈在12病床,也是余老先生给治好的。我的两个病友、七床的病友方阿姨和九床的病友徐洁景阿姨,也拜托我在视频当中,向余老先生和余主任表达最高级别的感谢。希望有缘,我们以后能再去看望一下余老先生。

跟姚一君相比,患者王玉江在武汉市紫荆医院的康复过程更加坎坷。今年69岁的王玉江十二年前从新疆来到武汉帮忙带孙子。如今,孙子上学了,王玉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。今年1月8号,王玉江所在的老年合唱团进行排练演出,随后一起聚餐。不料,从第二天开始,有十多个人开始出现发热、咳嗽症状。

(以下为患者王玉江录音部分)

我们先演出、后吃饭。那天我就感觉到不舒服了。14号我去中医院就诊,他说我是肺部感染。然后我又去亚洲心脏病医院。等我再往外走的时候,路就封了。16号我就近去紫荆医院就诊。一去就量体温,38.8!16号我就住院了。住院以后就一直烧了几天,39度多!我当时就就放弃了。因为一直抽(筋),抽得你一点办法都没有。气也倒不过来!我们参加合唱团的好多人住院呢,走的人光我知道的就有7个!

自己生不如死,一个又一个老朋友离世的消息又不断传来,这让王玉江十分绝望。转机出现在1月25号。得知老中医余汉先加入到紫荆医院的救治队伍,这让原本对中医药十分信任的王玉江看到了生的希望。

(以下为患者王玉江录音部分)

他穿着隔离服,我看不出来他有多大年纪。第二次来给我看病,我就问:老中医你多大年纪?他说:73了!我说:哎哟!听您说话看不出来。但是我看他累了、靠着管子在那站着,我才想到他是年纪大了。他蛮好!到我面前看我舌苔。他说:你不用着急!中药会让你恢复的。我说,我有个条件!您把我这个吊瓶取掉,氧(气瓶)给我取掉,我就很满意了!他说:没问题!他打了包票!他给了药以后,我吃了两天就有效果,一检查CT,就见到有好转。后来做了核酸检测,就是阴性了!我的眼泪哗的一下就出来了!

3月6日,根据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,仍在武汉市紫荆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,被集中转运到其它医院,但余汉先、余剑书父子俩仍在继续整理资料、随时待命。

患者叶志美说,由于自己在晚上被紧急转运,来不及跟两位余医生告别,没想到第二天早上,竟接到了余剑书的电话。

(以下为患者叶志美录音部分)

到了18号晚上,我们就接到通知,我们要转院。第二天19号早上,他到病房,看我们组队去武钢总医院了。他(在电话里)说,那你的药怎么办呢?我说那怎么办?他说你家里有没有人,我说家里没人,我的老公都是残疾人,高位截瘫也不能动。后来到19号下午,他的儿子、泌尿科的主任,趁他们那边稍微有一点(空闲)时间,他骑自行车把药给我送到武钢医院来了。当时他打电话我,他说叶志美吧,我说是的。他说,我把药给你送来了。我说(你在)哪里?他说我就在医院楼下。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他,他亲自骑车子给我把药送来了,你说多好的医生啊!

连续四十天的奋战,七十三岁的余汉先早已身心俱疲。不过,回忆起自己的这次“战疫”经历,余汉先觉得,跟辛苦劳累相比,收获更加珍贵。

(以下为余汉先主任录音部分)

我和我的儿子学的是两种科学体系,通常没有什么共同语言。但在这一次活动中,他看到了中医的妙用,他对中医更加热爱了。以前我们父子不在一起工作,沟通很少。但这次抗疫的过程中,我对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印象。一是他有了愿意学中医的想法,二是在工作中他不怕吃苦,我在病房查房的过程中,他一直在鼓励帮助病人,他自己也对病人很负责。

能参加这一场抗疫的治疗活动,我觉得是值得的,如果我不来将是我一生的遗憾。觉得(能够)为国分忧,我(觉得)很值得,(而且)受到了中医里面最高级的专家的肯定,也就是对我在临床上54年的工作中经验的肯定。中医为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起了很大的作用。我有54年的(从医)经历,跟我一起的同学有很多当了干部,有的转行了,我一直守在这个专业上,我很爱它。我希望中医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。现在我们这个中医由于难学,赚不了钱中医慢慢的淡化了。我们想通过这一次疫情让政府知道中医的作用,让人民群众也了解中医的好处,今后中医会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大力的发扬。

没有客服人员在线,请点击此处留言!我们会尽快答复;